以下是含有 迦薩走廊的搜尋結果,共266筆
美國總統川普在埃及簽署由他促成的迦薩和平宣言,並在儀式上高呼「中東迎來偉大的一天」,第二階和平談判已經啟動,未來也將展開重建迦薩作業;埃及也宣布將授予川普至高的「尼羅河勳章」,表揚其促成中東和平的努力;此外,馬來西亞外交部長哈山14日指出,川普預定26日前往馬來西亞,並在東南亞國協(ASEAN)峰會場邊見證泰柬簽署停火協定。
長達將近2年的迦薩戰爭真的結束了!被囚738天的以色列人質終於重獲自由,以色列同日也釋放近2000名巴勒斯坦人。美國總統川普13日飛抵以色列後說,迦薩戰爭結束,哈瑪斯將解除武裝。他事後赴以色列議會發布演講時也提到,當天是「新中東的歷史曙光」,重申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
美國總統川普29日在白宮接待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迦薩和平計畫成為各界關注的重點,川普推動他的和平計畫,來終結迦薩戰爭,他認為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很有可能達成協議,結束戰事。尼坦雅胡則表示將視協議條款赦免哈瑪斯成員。
以色列媒體《國土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哈瑪斯已原則上同意美國總統川普所提的21點迦薩和平計畫,包括立即釋放所有以色列人質。不過,哈瑪斯27日告訴路透,尚未收到川普提出的停火計畫。另據《華盛頓郵報》對伊朗衛星影像的判讀結果,自美、以重創伊朗主要核設施後數月,伊朗仍在一處神祕的地下基地持續建設工程,並未完全停止疑似核武計畫。
9月21日以來英國、加拿大、澳洲、葡萄牙、法國、盧森堡等政府相繼發表正式聲明,承認巴勒斯坦國,為不平靜的中東又投下一顆重磅炸彈。迄今已有145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國真的就此像一般主權獨立國家那樣在國際上獲得應有的權利、地位與尊重嗎?答案是:時機還不成熟、條件也不充分。
以色列16日宣布開始對迦薩市發動地面攻勢,並可能持續數個月,迦薩市約100萬巴勒斯坦人可能仍有逾半數留在該地。同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表報告,指責以色列在迦薩已經犯下多起種族滅絕的行為。
連日全球輿論聚焦中國大陸,尤其上合峰會中俄印度三巨頭相見歡,高唱獨角戲大半年的川普黯然失色,心裡更不是滋味,跑龍套的歐盟只能啞口遠觀,以北京為軸心串聯川普最忌憚也最在意的俄羅斯、印度、伊朗、北韓,加上美國後院巴西等國,還有姿態半隱其實已是鐵桿的東協,抗美戰隊宣告成形。
連日全球輿論聚焦中國大陸,尤其上合峰會中俄印度三巨頭相見歡,高唱獨角戲大半年的川普黯然失色,心裡更不是滋味,跑龍套的歐盟只能啞口遠觀,以北京為軸心串聯川普最忌憚也最在意的俄羅斯、印度、伊朗、北韓,加上美國後院巴西等國,還有姿態半隱其實已是鐵桿的東協,抗美戰隊宣告成形。
為回應法國等國家擬在聯合國大會上承認巴勒斯坦國,3名以色列官員透露,以國正考慮將主權擴至約旦河西岸,實質上吞併1967年中東戰爭以來所占領的土地。與此同時,《紐約時報》證實,川普政府已暫停向幾乎所有持巴勒斯坦護照的人發放簽證。
聯合國駐葉門特使格倫德貝里(Hans Grundberg)說,至少11名聯合國工作人員8月31日在葉門首都沙那和荷台達省,遭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逮捕。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當天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並要求青年運動立即無條件釋放被扣押人員。
美媒披露,一份在川普政府內部流傳的文件顯示,華府正考慮將迦薩走廊轉為美國託管地,為期至少10年,以全面重建並吸引投資。而在重建期間,選擇外移者可獲5000美元(約15萬台幣)現金、4年房租補貼,以及一年所需糧食。批評者則指出,無論巴勒斯坦人是否「自願」外移,大規模人口遷移恐違反國際法。
多個國家即將在聯合國大會承認「巴勒斯坦國」,以色列為了反制,傳出考慮併吞約旦河西岸占領區。這可能不只是虛晃一招,而是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欲開創「大以色列」的動作,若付諸實行,巴勒斯坦人的建國夢將更遙不可及。
聯合國23日正式宣布迦薩走廊部分地區陷入饑荒,這是中東地區首度出現此項認定。當地超過50萬人處於「災難性糧食不安全」,研究警告,相同情況可能在未來數周內擴散至鄰近的迪爾巴拉(Deir el-Balah)及汗尤尼斯(Khan Yunis),威脅數十萬人生命。
近期以色列針對迦薩走廊的攻擊持續升級,18日的攻擊造成至少17人死亡,而鄰近的埃及則宣布將持續推動該地區達成停火。與此同時,哈瑪斯證實收到新的停火方案,要求達成60天的停火與分兩批釋放人質。
美國國務院16日宣布,在進行「全面且徹底」的審查期間,將暫停向來自迦薩的人士發放訪問簽證,恰巧15日一名右翼網紅在社群軟體抱怨巴勒斯坦「難民」進入美國,除了引起共和黨眾議員的憤怒,他們也宣稱將著手進行調查。
以色列打算控制迦薩市,以色列軍方16日表示,17日開始將為迦薩居民提供帳篷和其他避難設備,便會將他們從戰區轉移到迦薩地帶南部「確保他們的安全」,這不但引起國際組織擔憂,以色列居民也主動發起罷工抨擊政府的計畫。
以色列安全內閣在歷經約10小時會議後,終於批准以色列控制迦薩市的計畫。據悉,整個計畫預計在5個月內完成,以色列將在10月7日前撤離居住在迦薩市的民眾,並大幅提升人道援助的配送,隨後才會展開軍事行動。不過會中有軍方高層示警,擴大軍事行動恐危及尚存活的20名人質性命。哈瑪斯也用以色列人質作為威脅反擊以國決定。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源於兩千年前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逐出後,流離顛沛的猶太族群即極盡所能,試圖返回耶路撒冷再創輝煌;過程中,與巴勒斯坦臨時政府在迦薩走廊發生的爭端更是無以數計、慘絕人寰;目前巴勒斯坦臨時政府擁有約旦河西岸地區和迦薩走廊兩塊土地,但把首都定為耶路撒冷的主張,是以形成「以巴衝突」的最大根源。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消息人士4日向《耶路撒冷郵報》透露,總理尼坦雅胡決定全面占領迦薩走廊,同時在人質被俘地區採取行動。報導指出,總理辦公室向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薩米(Eyal Zamir)傳達了這樣的訊息:「如果你不同意這個決定,那麼你就應該辭職。」